展览

艺术家的绘画哲学

艺术是不可数的,整个的不可数就是艺术本身。

娄申义工作在北京和杭州,从中央美术学院获得壁画艺术学位,现任教于中国美术学院。在过去的三十多年的艺术生涯中,他一直在研究和探索可以表达他自己在东方与西方哲学之间的传统符号的普遍性。娄申义的绘画是他对于自身存在的真实性的探索。

他认为,自从建立丝绸之路以来,真正的中华文明在本质上是混杂,包容与融合的。在这个漫长的交融过程中,文化是由人们的习俗逐渐演变而来的,并由艺术家进行记录与表达,比如丝绸之路中艺术品与工艺品的交流。法王路易十五曾经为乾隆所定制六块的巨型挂毯(1766),其挂毯的内容呈现的就是中西方文化交融的其中的一种精神形式。文化,因为不同的地理气候,不同的习俗,差异的存在是必然的,但人自然会找到其解决方案,然而这个解决的方案的根本是的一种集体无意识,换句话说,它是由人类的本能和精神原型所共同构成的。

瑞士精神病学家卡尔·古斯塔夫·荣格(Carl Gustav Jung)和奥英两国哲学家路德维希·维特根斯坦(Ludwig Wittgenstein)对娄申义的探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艺术研究和自我认知过程分为四个阶段:焦虑期,在他的早期绘画实践中,体现了个人原型与在社会影响下的自身角色认同的矛盾性的冲突,他试图通过绘画内容的情节性来统一他自身的原型与角色。角色时期,这个时期他的绘画体现了他在社会中角色扮演的确定性。自身原型时期,他意识到了角色对于自我的局限性,并打破了角色对自我原型的限制。探索在自身原型中自我心理的不同组成部分和功能,试图在各个部分之间取得平衡。自我时期,他目前的研究正在向自我意识与浅意识的能成为一个共恰的领域而发展。

近年来,娄申义一直在尝试通过颜色来表达中国文化,研究画面所呈现出的意识的形态和丰富潜意识。风花雪月象征着中国哲学典型的形而上与形而下内心世界的平衡,并贯穿于汉,唐,宋与当代中国的艺术。这里面所包含的文化含义具有其自身的复杂性,并需要进行深入的研究。

娄申义的艺术主张探索两种思维模式。表象的,以及表象背后的存在。正如以色列心理学家和经济学家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在他的《思考的快与慢》中所指出来的那样,人类的思维有两个判断和决策系统,系统一指的是“自动识别”系统,系统二指的是“自我识别”系统。在寻找真相的过程中我们需要掌握好对与系统一与系统二之间的平衡,在不同的维度,也许有些真相是不可言的,不可数的,但也许存在就在鲜艳的表面背后。简而言之,娄申义认为艺术的目标与维特根斯坦在《哲学研究》中所提出的 “to show the fly the way out of the fly bottle” 有着共同的信念,维特根斯坦的逻辑是通过文字语言本身,而他是通过艺术语言来表达。

Lou Shenyi in his studio

作品

SUNNY AFTER SNOWING | 快雪时晴

2013 ────────

景观和植物

Discovery Period

2014 ────────

西游记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WEI TUO BUDDHA | 韦陀菩萨
WEI TUO BUDDHA | 韦陀菩萨

2014 ────────

西游记

Representation of the Chinese Classical Novel

2015 ────────

 洋气

Representation of the Western Classical